昨天取关了,21年1月关注,7级牌子,只充过电没送过任何礼物基本每期都投两个币。并不是觉得up本身或者她的作品有什么问题,而是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B站up主在明星化流量化以及被饭圈行为恶心到了。前些日子up回国,昨天下午发动态表示要开一个粉丝见面会,人数50人左右,想要参加需要答题,但是时间、地点全部待定(up随后有回复说是想等大家答完题然后根据问卷筛选后看哪里粉丝多就把地址定在哪里)。试卷随机50道题目,答题时间10分钟,退出超过60秒算无效,试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粉丝牌等级、书桌颜色、荷花酥翻车几次、去看温网穿的衣服类型、家里法压壶颜色、狗是几月来的家里、自己母亲的B站账号是什么、自己所有视频图文中带过下列哪个牌子的首饰、自己阴历生日、自己的阳历生日、自己和丈夫的身高、做中式烤鱼时做了几个菜等等)。虽然有人说这是提纯粉丝是自己来搞饭圈搞追星,但我还是相信up主的本心应该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太合适,这张试卷的性质和给人的观感主观性太强也不评价了。只是这样的一个活动策划确实很烂,当up发出这条动态后评论区里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在讨论试卷的问题,而是觉得不太合适,而是告诉up特殊时期这样的策划很容易出问题、容易引起节奏,并且告诉up建议。动态发出不足一小时后,可能是up自己也觉得不太妥于是删除了这条动态。随后又发了一条动态,表达自己之前考虑不周以及歉意。然后重点来了,在这条致歉的动态里半岛体育娱乐欢迎您,主流的风向突然就转变了,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试卷”展开,风向变成了之前那些表达异议的人都是故意来黑的来带节奏的,up做的没有任何毛病全是那些人没事找事。并且大量这样的人充斥在评论区里试图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说服。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人人都笑饭圈、人人都是饭圈。一个人他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发现她的观众中无脑饭圈粉的比例到达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时,至少我是不愿再与这样的受众为伍了。
看评论里她老公人设也立不住了。嗨呀,我就是客观描述一下而已,我个人对Rob的印象稍微好一丢丢而已,但不代表人家的真实面目就是我眼中的这样啊。
现在事情的发酵已经不是我所能想象得了的了,感觉好多人都代入了很多真情实感…
其实她们两人的真实面目应该和视频里的人设相去甚远…
(以下是原回答)
不喜欢,甚至是越来越讨厌。老早(在她开始疯狂利用老公攒流量时)就取关了…取关后她的粉丝量暴增,现在她正忙着割韭菜吧…今天网络上还有个姑娘出来说自己是怎么在她的工作室被压榨被欺骗的,我完全能够与她共情。
明明就是靠着男人衣食无忧,吃着女性主义的饭,却剥削女孩子剥削得最狠….
说实话如果她人设立不住了,的确是在我的意料之中。。。。
但小破站时不时就要给我推荐她的视频。这几天又推了,出来给大家讲自己人到中年,是多么不易。其实我倒是很想问问她,在这个星球上,普通成年人的生活,有几个人是容易的。她自己已经是幸运的少数人了,是从小就家里支持出国到英国读书,婚后又没有什么压力的留下并生活在英国的人。丈夫买了大House,不需要她背房贷,不需要她辛苦搬砖,她只需要在镜头前保持妆容精致,岁月静好…..如果这样的生活她都倍感艰辛,真的让普通女孩情何以堪…..
前不久有个新闻,有个27岁的香港女孩,硕士学历,在英国的NGO工作,但她在英国的生活入不敷出,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无力负担房租,最后选自自杀结束生命….
这个人设槽点真的太多了….
她应该是签约了网红孵化公司的,而B站这个被资本裹挟的网站对这些人应该是有流量扶持的。所以不管我喜欢不喜欢她,每次都会给我强烈推荐。每次看我都觉得好刻意好做作,和爱人对话的时候都装腔作势(在别人面前装就算啦,在自己老公面前也装模作样),说英语时就更装腔作势了,要用英腔,给人一种英语”谜之厉害“的感觉。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关于英语口音的问题,见仁见智了。我讨厌她做作的口音不代表所有人都讨厌,有些人就是冲着她的“英腔”来看的…
不过她的视频表演痕迹真的很重,面部肌肉经常各种不协调,有时候还觉得扭曲。大火之后每次上镜感觉都糊了好几层粉,浓妆艳抹。视频的封面越来越精致了,粉也涂得越来越厚了…
我看过她初期的视频,感觉她的精神世界应该是蛮空虚的,要不然就不会因为涨了粉就专门拍那些土味又低级趣味的视频来刻意讨好粉丝了。穿大棉袄拉上英国老公跳舞,装喝醉酒了摆拍尬演之类的…
拍公婆试吃中国食物也是她摸清流量规律之后才开始拍的。
虽然后来她也摸透粉丝群体也想看她精致的中产阶级生活…但这样精致的中产生活,背后其实是别人替她负重前行不是吗?
不得不感慨一句B站现在也越来越有“娱乐至死”,哗众取宠的感觉了。她想用vlog宣扬自己“真善美”,突出自己的真性情,善良,美丽。但作为观众我感觉到的只有尬。我没有觉得家庭氛围有多好,也没觉得她的日子过的多么的真实。
感觉她的视频更多的是在“演”,还是十八线的演技…,很多时候都给我一种“有钱就能堆起来”的幸福感。。。时不时就戴着老公买的BlingBling~的各种首饰,奢侈品,之前看其他知友说过她喜欢带着首饰干活…
我记得有一期视频,她直接就是晒Rob给她送的LV, Chanel之类的….
大概很多人对欧美国家的滤镜就是这么来的吧。。。事实上欧洲人就算是有钱人,中产也对奢侈品并没有那么狂热。很多欧洲女生即便家境还不错,也很朴素,也过平凡的生活。 与其花在奢侈品上,她们宁愿把钱花在旅行上面….
我一开始也对欧洲人有滤镜,觉得她们过得都是“Blind bling" "亮闪闪,纸醉金迷的”那种生活,但其实不是。大多数人即便很有钱也不爱秀…因为心理对物质生活很在意,所以一直就不停地在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吧。
所以她的视频在摸清流量规律后很刻意地一直给大家营造:
“我的生活过得可滋润,可精致了” 的感觉…
有这个闲工夫,我去看更专业的演员导演的作品不好吗?看生活vlog不就是因为它真实接地气,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片段吗?
我宁愿看类似于“住在深圳城中村,一个月房租只要700”这类的视频。也许它平淡无味,但这种视频很真实。
一开始没大红的时候感觉她天天用“英国”婆婆公公,“中英夫妻”的一天做标题(貌似现在还在继续用)。
天天这么炫半岛体育娱乐,就和有了混血孩子就天天用“混血宝贝儿”当标题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混血孩子一样只是普通孩子…在我眼里天天炫混血孩子和老公是外国人的,说白了就是利用大家的猎奇&慕强心理来博关注。毕竟嫁给外国人的中国人始终是少数。
其实欧洲真的大把跨国婚姻,中外结合的家庭真的不少,真不至于天天拿这个做噱头卖…
但我也很难否认,因为国内社会的单一性,文化不够多元,不够包容,不但外国人罕见,中外结合的婚姻也很罕见。所以标题带”跨国恋“”混血儿“”外国男友““外国家人”这一类的视频就是B站的流量密码。这一点小红书上也一样。而且这个现象会在中文网络上持续一段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也无法预知未来是否会改变。
她的老公Rob人设挺正常。一开始就走“人类高质量男性”路线(当然了,我也不知道这个人设是真是假的)。视频里的人设就是:要学历有学历,收入一看就不是普通打工人,她割韭菜的钱他估计都看不上眼,因为他的收入估计是远超于她的… 但他这个“非专业人士”都给我感觉没那么矫揉造作,很多时候我能感觉到他是在配合她表演.。
我倒是没觉得萝卜这个地主家的儿子有太多优越感,但他的出身,家庭背景,确实就不是普通人家…有一期萝卜亲口说过自己中学读的是贵族中学来着…(之前看过报道,英国的贵族中学给我感觉本国人能去读也起码是权贵阶级了…)英国的教育系统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便宜,而他基本上就是一路读好学校,读到大学的”地主家儿子”。
不过即使是这样,Rob他自己都没有一天到晚把自己当贵族捧着,在我眼里他很真实也接地气。有时候感觉萝卜都不太在意自己形象的感觉,也从没有把自己当贵族端着。
男方一家是古老贵族又怎么样呢,大家照样还得过平凡的生活,照样要起床搬砖,照样得纳税嘛,说白了,对于她而言,背靠大树好乘凉嘛。给你们看,我有这么好的背景给我的创业背书,时代的宠儿,天之骄子。确实,她的很多成就就是因为她嫁了一个有钱英国人,所以在视频里她经常强调我的公婆很了不起。
吹了这么多婆家人,你自己的价值呢?一味的追求男方/男方家人对自己 “中国菜”的认可,难道不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吗?
这样的价值观对小女生来说蛮危险的。看多了就会让她们觉得女孩子努力读书工作,有个什么用呢?还不如嫁个有钱白人老公重要。就像最近那个“资助女孩读书8年,却得到一毕业就准备嫁给一个大13岁男人的回复”那个故事一样。
但现实就是,英国有那么多中国学生学时尚的,学设计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她这么幸运毕业后能遇到一个支持她创业,发展事业的老公。比她有才华的学生多的是,但因为家境的局限,或者迫于居留原因,不得不回国的也有很多。
B站有些认真做视频的博主也有跨国恋的背景。但她们从没有拿自己的私人生活来炒作。一般就是给大家讲讲欧亚文化差别,艺术史,哲学,欧洲历史,宗教,职场的情况,女性个人成长…..但这些话题都是不博眼球的,没有什么粉丝,大家也懒得看。
反而这种拍“白男亚女的,家长里短”的关注度一直不少。 类似的博主还有“德国陶渊明”“芬兰雨琪”之类的…因为拍这类视频,粉丝受众面会很广,“老外眼里的中国菜”也是流量密码…
但事实是:各国都有媲美中餐的食物,中餐也并没有很多B粉想象中的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对外输出后劲不足,时至今日也只能靠中餐来偶尔刷刷脸了…
说白了,受众就爱看这些,就决定了B站只能产出这样的博主…
最后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真正肚子里有货的,都停更了….现在一打开,只剩下这些哗众取宠的视频。
毕竟,谁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有真才实学的人,也懒得出来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了……
有一个博主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这种做中国菜给发达国家的人吃(主要对象一定要是发达国家的,白人),拍Reaction的视频太多了。背后其实是错误的价值观还有扭曲的意识形态。
标题都是这种:
“给英国老公吃火锅?”
德国公婆吃XX什么反应?”
一天到晚都是“外国老公” “外国公婆” “外国家人”…
很多人当地语言都没学好,…就忙着做起自媒体,秀幸福了…谈何融入?
一天到晚都是给美国,德国,英国,还有芬兰之类的白人做中国食物测评…
中国媳妇辛苦做一桌子好菜,给男方吃,还期望着男方一大家子都认同自己的中国菜,说中国菜“真好吃真棒…”寻求他们对中国食物的认同,寻求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正面评价…
背后的本质就是:女生结了婚,在家给老公/老公一家煮饭,期待大家都夸她煮的好吃…
这不就是“家庭主妇”的生活吗?
这不就是很多女性过去的生活状态吗?现在的女孩们恐惧成为家庭主妇,不就是因为做家庭主妇,她们的价值,是需要得到男方以及他的家人认可的。
而仅仅因为男方和他的家人换了肤色,换了个国籍,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非要从白种人身上寻求关于“中国菜”的认同感呢???
难道不是因为拿不出真才实干,所以只能靠做菜从白人们的身上寻求认同感吗?…
而很多人在实现嫁“白人老公” 的梦想之后,在外国混的并不好,经济上只能依靠男方,操着一口塑料外语,没有工作,无法融入西方社会。
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家养娃做家庭主妇,丈夫也不懂得尊重她,在国外也没有外国朋友。
最后只能在中文社交网络上不停地靠晒“外国老公/男友”“混血宝贝/宝妈”“外国家人” 寻求关注,自欺欺人,不停地自证自己的婚姻生活很不错,很完美…
她们需要别人的羡慕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段自己选择的感情她们无法做到自洽,所以她们需要别人来告诉她们:“你们“嫁给这个人”的选择是对的,你嫁了一个很好的男人, 你们在外国的生活很美好,你是很成功的女人…”
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我的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毕业就未婚先孕,找了白人闪婚拿绿卡, 社交软件上到处都在秀白人老公和混血孩子。结婚初期她很开心地对我说:“嫁给我老公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
而将近十年后,同龄人在国内踏踏实实搬砖工作的,事业都风声水起了,而她自己的简历上,就只有“当了近10年的家庭主妇”和一桩一地鸡毛的婚姻……最后在电话里,她委屈巴巴地说:“我既没有嫁给爱情,也没有嫁给生活,我真是同班同学里混的最差的”…
最要命的是弹幕里还有很多很多涉世未深的小女生们:“姐姐的生活好幸福”“希望能过上姐姐这样的生活”……????
这样的价值观真的很危险,作为一个女生,读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到头来就天天梦想嫁个白人,在家做“美食博主”“跨国恋博主”,一天到晚秀恩爱,当家庭主妇,给人一大家子做饭???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好艳羡的?
找了当地老公之后只能在家拍这样的短片,没有工作无法融入西方社会,只能靠”跨国恋”,“外国老公”, “外国家人”,在中文网页上博眼球,秀这样的婚姻,意义又在哪?
我曾经看过知乎里的一个问题:“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女人过得幸福吗?”
就有这么一个回答:“看B站上的,10个里面有9个,天天给老外一家做饭,天天伺候老外一家”…….
所以这样的文化输出真的有用吗??
这些人是真的狠狠打了 "在外辛辛苦苦读书,在国外职场一路辛苦打拼并且站稳脚跟的中国女性”的脸…
毕竟在欧美有正经工作,认真读书的中国女生,真的没那么多时间弄这些有的没的。
真的,这样的婚姻我不羡慕,这样的生活我也不羡…作为一名中国人,外国人怎么看我们中国菜真的不重要。我也不希望从国内出来的中国女性在自媒体上就只能搞这些。
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来到欧美国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少了,女性不再因为性别身材年龄婚育问题而被束缚了,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她们不去社会上职场上长长见识,不去打破信息茧房,反倒把信息茧房越筑越牢,把国外打造成乌托邦;反倒天天给B站上的未成年人/象牙塔里的小女生展示自己在外国当“煮饭婆”的生活?
这不就是告诉大家,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女人,就只能当家庭主妇,照顾一家人饮食起居,给男方一家人养着,却没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吗?
对不起,我是中国女性,但我不认为这是我心目中向往的生活。…中国食物是好吃,但所谓中国美食文化,我真的无所谓老外怎么想。他们觉得好吃挺好,不好吃也罢。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说回对中国美食的reaction,我也是挺纳闷的,怎么没人看:乌干达小哥怎么看中国的菜?印尼小哥怎么看火锅之类的?同样都是外国人,这些个地区的人怎么看怎么没人在乎呢。很多人眼里所谓的外国人,很狭隘,就只是“欧美地区的白人”而已。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discrimination 吗?
印象里这个up也是这么红起来的。同样题材的我都看腻了,看吐了,而且B站不知怎么的这样的标题一定能红,一定有流量。但要和白人沾边才是最强流量密码。
潜意识里就是中国的菜好吃,但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人的认可,就不行。背后的逻辑就是妥妥的自负里又带着自卑。
难道中国的美食,要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才配得上被称为美食吗?
同理,同类的up主我都取关了。
B站有哪些值得取关的up?
路人。之前看过她回国吓她妈那期视频。昨天有在热门刷到了她的新视频,要买新房哪一期。强调要买一个大花园,之前那套在二环哪哪都好的大房子就是没有大花园,所以想买第二套。
女人的直觉,让我感觉无论是她的言语还是表情,都在表达隐秘的炫富。有一种“不把这些显摆出来,怎么强调我是富人呢?”的感觉。前面回答总结的很好,就是绿茶,爱表现,在演。
还有包括评论区里那些味道很怪的,崇拜他们家背景是正米字旗的那些人。其实说实在的,大家都对老北京正黄旗的大妈阴阳怪气的,却对伦敦正米字旗感到崇拜。哈哈,不知道说什么好。
直觉让我想了想,这个up不对劲,然后上知乎搜了搜,除了她的死忠粉来洗的,我和其他人的评价一致。
披着资本主义精致外观的皮 割着社会主义的韭菜
两年老粉了吧应该,从第一期公婆烤鱼开始看的 一直看到了现在。
她的这么多视频,无论是vlog还是公婆试吃,甚至是几秒的短视频,rob的那个号上的视频每一条都看过了。
什么暗暗搞富婆人设,什么故意伦敦腔啊我都能看出来,但是没有那么在意。
哪怕我已经到了英国这个鬼地方过了半年生不如死的生活,我都在继续看她。
直到第一次不对味是她发了一期伦敦工作vlog,里面去Tesco买东西镜头,她说:“Tesco比waitrose便宜好多啊,这些东西在waitrose要100磅(还是200磅忘了)”的时候开始感觉不对劲。
然后看到了她最新的视频,复盘自己的30岁,曾经觉得很失败。
她在视频里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怎么怎么样。
很不舒服。
她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不上班读研,野餐露营,旅游滑雪,开工作室,咖啡拉花,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说“Tesco比waitrose便宜好多啊”。
这些生活全部都是建立在大把大把的金钱支持上的。龙虎斗游戏博彩
而她的金钱支持从哪里来的?
rob,婚姻。
明眼人看她的视频都能看出来她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说中产家庭中产都要说我自愧不如。
通过嫁人实现的阶级跨越,通过老公砸钱去开的工作室,然后她发视频告诉观众,我曾经很失败。
???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好好拍你的公婆试吃,vlog都行,何必整什么励志视频搞的像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一样。
感觉她的粉丝很多都是还没有彻底步入社会,还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人,看她视频全是羡慕,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我看见她的粉丝在下面评论什么“阿珂姐姐看哭了,我目前也是这种状态xxxxx”这种共情+诉苦的,我真的想笑。
你粉丝的经历是真的苦真的难,而你靠着金钱堆砌起来的生活去安慰他们“没事的会好起来的”
……
就这样吧,已经实现阶级跨越的人站在她的阶层,然后对着还在生活的水深火热中努力活着的人说,“加油,会好的。”
多么讽刺。
三更!我这个回答被知乎建议修改,我在小红书发帖吐槽被禁言七天,老少女的团队挺牛逼啊?!
关注她两年了,一开始觉得她发的做饭视频+情侣日常还挺甜的,后来越看越有种“不对劲”的感觉。
1.本来好好的拍做饭视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拍目击跳崖抑郁、回忆高中霸凌、地铁回击歧视、公婆祖上贵族、家里出过首相、和老公第一次上床前互相做了体检等等的,越来越离谱,有一种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的感觉。
2.她本来就是靠结婚留在英国的,拿的是结婚签证,还要营销独立女性人设?
3.她说自己是UAL毕业的,但是全网没有任何一个校友和同班同学跳出来说过认识她,就很不合理了(我b站粉丝8000都能被班里同学刷到)。
4.她说她老公在英国公司当高管,年薪百万。但是被扒出工作title只是Senior Analyst(高级分析师),这实在和高管不沾边了,连个manager都不是。
5.她创业做服装工作四虎影院在线观看室之后,工作室的视频看着特别像摆拍,基本没有任何她本人画图/剪布之类的内容,而且有限的几个姿势在外行眼里都很外行。
总之,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她浑身上下哪里不太对,真实的她应该不是她竭力想表现的样子。
四虎github黑料不打详
二更:最近她被工作室的助理锤了,说她不签劳动合同+给的工资低于最低标准+霸占员工设计,直接全网翻车。
然后她发了一个梨花带雨的回应视频,说“英国可以不用签劳动合同”,救命啊,以为没有在英国工作的网友吗??英国不仅要签劳动合同,还要强制给员工交社保,餐厅四虎影院在线观看刷四虎影院最新网址更新盘子那种兼职的员工也要交!老少女没合同明显没给小助理交社保!